在当今的玄学圈,无论是圈内人还是圈外人,都有一个普遍的共识:出马仙这一行里,鱼龙混杂,骗局层出不穷。今天,我们就来冷静地剖析一下,这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。
对于不了解这一行的朋友来说,上当其实并不意外。灵性领域自古就存在虚实难辨的现象,许多人寻求的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慰藉。而在今天这个功利色彩浓厚的社会,一些从业者更是巧妙地将信仰与话术结合,创造出一套成熟的“商业模式”——你遇到问题,他们几乎无一例外会推荐举办法事来化解。普通访客很难辨别其中的真伪,甚至不少同行自己也难辨真假,只能眼睁睁看着有人被收割,却无力改变现状。因此,当你真正需要求助时,务必多方比较,冷静判断对方所说的事情是否准确应验,再决定是否深入咨询。

那么,为什么有些同行也会参与到这个链条中呢?很多时候,他们也并非完全自主。在这一行,信息高度依赖背后的“感应”,而有些感应本身就可能混杂不清。外人可能会问:你们自己分辨不了吗?坦白说,能,但很难。因为人性的贪欲在这里被无限放大——许多人抱着“能忽悠一单是一单”的心态,自然很少有人愿意站出来揭露内幕。另一方面,现在许多人一旦意识到自己“带缘分”,就迫切地想立刻“出道”,导致时机未成熟就仓促立堂。结果立了又看不了事,只好病急乱投医,反复找人“翻堂”,一辈子困在其中。这样的结局,固然有骗子的推波助澜,但当事人自身的贪念与焦虑,同样是症结所在。真正该立堂时,仙家自会有所表示;而即便未立堂,机缘到了也能感知世事。可惜,很多人听不进“时候未到”的忠告,偏要去找那些说“你马上该立堂”的人,最终陷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循环。
当下的“国学热”和“灵性消费”更是催生了新型骗局。一些寺庙、道观经营困难,便与专业运营团队合作——这些团队手握成千上万个抖音、小红书账号,统一内容、统一话术,与宗教场所分成获利。你所看到的“吃着阳间饭,干着阴间活”之类视频,很多都出自这类专业“割韭菜”团队之手。更有些人,自己买几本书自学成才,就开始拍视频、接咨询,转身去指导他人。如今的乱象,可谓遍地陷阱。
那么,如何自保?其实原则很简单:守住“不贪”的底线,你就很难上当。保持清醒的分辨力,宁愿多花点钱多问几个人,听听不同人的说法,再结合自身实际做判断。别轻信任何人的一面之词,因为这一行95%的真相,很少会有人公开说出来。我今天所写的,不过是冰山一角,只希望更多人能因此少走弯路。更多核心的真相,仍遵循着“法不轻传,道不贱卖”的原则,在可信的师徒间口耳相传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