墓碑上所刻的内容有非常严格和传统的格式规矩,它不仅是墓地的标识,更是一部浓缩的家族史与孝道文化的体现。通常,一块传统的墓碑文字会包含以下几个核心部分,其布局和内容都遵循着“合生老”的吉利规则。
一、墓碑的核心组成部分
一张图看懂传统墓碑的版面布局:

1. 主体中心:墓主信息
这是墓碑最核心、字体最大的部分,标明墓中安葬的是谁。
称谓格式:
显妣:对已故母亲的尊称。X母X氏:第一个X是夫家的姓氏,第二个X是母亲娘家的姓氏。例如一位姓王的女子嫁给姓张的男子,这里就刻“张母王氏”。讳 XX:母亲的名字。旧时女性名字不常用,也可能只刻“X氏”或“X母X氏老孺人之墓”(“孺人”为对妇人的尊称)。显考:对已故父亲的尊称。“显”表示地位显赫、德行昭著(若父母生前为普通百姓,也可用“先考”、“显”字通常需父母一方已故方能使用)。X公:X为姓氏,公是对男性的尊称。讳 XX:讳表示避讳,恭敬地提及父亲的名字。XX为父亲的名。现代也常简化为“X公XX之墓”。父亲: 显考 X(姓)公 讳 XX(名) 之墓
母亲: 显妣 X(夫姓)母 X(本姓)氏 讳 XX(名) 之墓
夫妻合葬:
这是最常见的形式。遵循男右女左的原则(以墓碑的朝向为准,即面对墓碑时,男在右,女在左)。格式通常为:
显考 X公讳XX <br> 显妣 X母X氏讳XX 之墓如果一方健在,健在者的名字通常不描色或涂红色,表示阳寿未尽;已故者的名字则描金色或深色,表示已完成的一生。
2. 左侧边款:立碑人信息
刻写为祖先立碑的后代子孙姓名,体现了血脉的传承。
格式: 孝男/男 XXX、XXX;孝女/女 XXX、XXX 奉祀 或 敬立
排序:子女按长幼顺序排列,通常儿子在前,女儿在后。
孙辈:如果孙辈也已出生,可加上“孙辈XXX、XXX”等。
姓名颜色:所有立碑的在世后人,其名字通常用红色漆描摹,象征家族人丁兴旺、血脉绵延。
3. 右侧边款:生卒年月
刻写墓主的出生和去世日期。
格式:
生于 XXXX年XX月XX日
殁于 XXXX年XX月XX日年份常用干支纪年或民国纪年,现在也普遍使用公历。
“殁”也写作“卒”。
4. 顶端:横批或堂号
在墓碑最上方的横额处。
横批:常见的有“山清水秀”、“福荫后代”、“慎终追远”等四字吉语。
堂号:有些家族会刻上家族的堂号,如“陇西堂”(李姓)、“颍川堂”(陈姓)等,表明家族郡望。
5. 墓碑背面(如有)
通常不刻字,或刻上墓主的生平简介、功绩德行,以及安葬此地的缘由等,称为“墓志铭”。
二、字数讲究:“合生老”
这是墓碑刻字中一个非常重要且专业的传统规矩。民间相信,墓碑上每一行字的字数,必须符合“生、老、病、死、苦”或“道、远、几、时、通、达、路、遥、何、日、还、乡”这组循环序列,并且最后一字一定要落在 “生” 或 “老” 这两个吉利的字位上。
计算方法:从该行的第一个字开始数,循环对应“生老病死苦”。
吉利要求:
墓碑中心行的总字数:必须落在“生”或“老”上。
左右边款的总字数:也应尽量落在“生”或“老”上。
示例:
中心行“显考X公讳XX之墓”共7个字。
循环序列:生(1)、老(2)、病(3)、死(4)、苦(5)、生(6)、老(7)。
第7个字落在“老”上,为大吉。
(请注意:此规则较为复杂,现代的刻碑师傅通常都掌握此法,会在制作时为您把关。)
三、现代墓碑的简化趋势
在现代公墓中,尤其是城市陵园,墓碑的刻写有简化趋势:
内容简化:可能只刻核心的“先父XXX之墓”和立碑人、生卒年月。
格式变化:可能出现横排文字,或中英文对照。
个性化:会刻上逝者的照片、生前喜爱的图案(如书本、音乐符号)或一句人生格言。
总结建议:
如果您需要操办立碑事宜,最好的方法是:
与家族长辈商议,确定碑文内容,特别是姓名和排序。
咨询专业的刻碑师傅或风水师,他们最了解当地习俗和“合生老”等传统规矩,能确保碑文既合规又吉利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
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