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 《心经》这开篇第一句,就点明了修证的核心——照见五蕴皆空。
五蕴是什么?
五蕴,是构成我们身心世界的五种元素:
色蕴:一切物质现象,包括我们的身体。
受蕴:感受,如苦、乐、不苦不乐。
想蕴:概念、想法、取相。
行蕴:意志、造作,推动我们行动的心理力量。
识蕴:了别、认识的作用。
我们通常将这五蕴的组合,执著为一个实在的“我”。
为何“皆空”?
“空”,并非指不存在,而是指这五蕴都没有独立、永恒、不变的自性。
色蕴:身体由地水火风组成,刹那新陈代谢,找不到一个不变的“我”。
受想行识:我们的感受、想法、意志和意识,更是生灭变化,迁流不息。
当我们以般若智慧深入观照时,会发现这个被我们紧紧抓住的“我”,只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流程,是“五蕴”的假合,其本质是“空”的。
度一切苦厄
一旦透彻地证悟了“五蕴皆空”,就能打破对“我”的执着(我执)。痛苦的根源在于“我执”,当我执被打破,痛苦也就失去了依附的主体,自然能“度一切苦厄”。
理解五蕴皆空,能帮助我们放下对身心的强烈执著,以更超然、智慧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