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殡(又称“发引”)是整个丧葬礼仪中最为公开和隆重的一个环节,是将灵柩从家中或殡仪馆移至墓地的最后送行。以下是一套结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完整出殡流程。
出殡全流程详解
出殡的整个过程可以被看作一场庄严的戏剧,每个环节都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。
一、起灵前准备
辞灵:在灵柩启动前,亲属按长幼次序在灵前进行最后一次祭拜,上香、叩首,与逝者做最后的告别。
撤供:将灵前的祭品撤下。
扫棺:由抬棺人用鸡毛掸或小扫帚在棺木上象征性地清扫一下,寓意“扫除晦气”。
绑棺:用粗大的木杠(龙杠)和绳索将棺木牢牢绑好,准备起灵。
二、起灵仪式
这是出殡开始的标志性时刻,充满戏剧张力。
摔盆(摔丧盆):
碎碎平安:盆摔得越碎越好,象征“岁岁平安”,破除噩运。
继承权:摔盆者通常是家族的主要继承人。
启程信号:告知逝者和众人,旅程正式开始。
由长子或长孙,在灵前将烧纸用的瓦盆用力摔碎。
象征意义:
起杠:
在摔盆的同一时刻,礼生(司仪)高喊:“起灵(或起杠)!”
抬棺人一同用力,将灵柩平稳抬起,迈出第一步。
三、送葬队伍行进
队伍的顺序有严格规定,体现了传统的尊卑和亲疏秩序。顺序通常如下:
引路人(撒纸钱):队伍最前方有一人负责沿途抛撒纸钱(买路钱),意为向沿途的孤魂野鬼买路,确保队伍畅通无阻。
执事队:手持挽联、花圈、魂幡、遗像的人员。
灵位或引魂幡:通常由长子或长孙捧持逝者的灵位或引魂幡,为灵魂引路。
灵柩:这是队伍的核心。抬棺人(通常为8人或16人)肩负灵柩,稳步前行。
孝子孝孙:直系亲属,披麻戴孝,手持孝杖(哭丧棒),紧随灵柩之后。女儿、儿媳等女眷通常在后,哭声最为凄切。
亲友:其他送葬的亲友跟在最后。
核心禁忌:棺不落地
在整个行进途中,灵柩绝对不可以中途落地,寓意一路顺遂,直达福地。如需休息,必须用长条凳将灵柩架住。
四、路祭(非必需)
如果送葬路线会经过重要的地点(如逝者生前常去的地方)或十字路口,队伍可能会暂停,进行简短的路祭。设香案,亲属再次祭拜,意为“告别此地”。
五、到达墓地后
卸杠:将灵柩平稳地放置在墓穴旁。
祭拜:所有送葬亲友向墓穴和灵柩行最后的鞠躬礼或跪拜礼。
下葬:在风水师选定的吉时,进行下葬仪式(如暖穴、定向、安放、封穴等,此为另一个重要环节)。
六、返家仪式
下葬完成后,送葬队伍返回家中,此时仪式尚未完全结束。
跨火盆:在家门口放置一个燃烧的火盆,所有参加葬礼的人需从火上跨过去。
象征意义:利用火的阳气,驱除从墓地带回来的阴气和晦气。
净手:用事先准备好的柚子叶水或清水洗手,寓意洗去哀愁与晦气。
忌回头:从墓地返回的途中及进家门前,切忌回头张望,寓意让逝者安心留下,生者开始新生活。
答谢宴(豆腐饭):家属设宴招待帮忙的亲友。菜肴通常以素菜、豆腐为主,以示对逝者的尊重,也表达对亲友的感谢。
现代出殡流程的简化
在现代城市中,出殡流程多在殡仪馆完成,大为简化:
殡仪馆告别仪式:亲友在布置好的告别厅内,围绕逝者遗体进行追悼、瞻仰遗容、鞠躬告别。
灵柩启运:仪式结束后,由殡仪馆工作人员将灵柩推往火化间。
送至火化间:直系亲属会陪同至火化间门口,做最后的目送,此过程即现代意义上的“出殡”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



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