遗像是逝者灵魂的寄托之一,也是生者追思的载体。处理时既要庄重,也要考虑对生者心理的影响。
一、主流处理方式(推荐)
1. 设立家庭灵位(最常见)
这是最传统、最普遍的做法。
位置选择:选择一个安静、整洁、不受打扰的地方,如书房、客厅的特定角落(避免正对大门或卧室门)。不建议放在卧室,以免影响睡眠和情绪。
布置方式:将遗像摆放或悬挂在墙上,下方可设一个简单的条案或桌子作为供桌。桌上可以摆放:
香炉(定期上香)
一对烛台(逢祭日点燃)
新鲜水果、糕点等供品
一杯清水
象征意义:这意味着逝者在家中有一个永久的位置,接受后代的香火供奉,象征着家族血脉的延续和“祖先”地位的确认。
2. 与祖先一同供奉
如果家中原本就有供奉祖先的牌位或神龛(例如“天地君亲师”位)。
方式:将逝者的遗像放置在祖先牌位的一侧或下方。
象征意义:表示逝者已正式加入祖先的行列,与历代祖先一同接受后人的祭拜。这是最符合“慎终追远”传统的做法。
3. 临时供奉,后妥善收存
这是一种折中的现代做法,兼顾了仪式感和日常生活。
方式:在“七七”(49天)或百日祭奠期间,将遗像摆放在显眼位置,每日供奉。待守孝期结束后,选择一个吉日(如周年祭),将遗像用红布或黄布包裹好,恭敬地收存在高处或洁净的柜子中。
何时请出:在每年的清明、中元节、冬至、逝者忌日等重大祭祖节日时,再请出来摆放供奉。
优点:既表达了哀思,又避免了长期摆放对部分家庭成员(如小孩、心理承受能力弱者)可能产生的心理压力。
二、其他处理方式
1. 随葬(部分地区习俗)
方式:在下葬时,将小幅的遗像放入墓穴中,让逝者带走。
寓意:让肖像永远陪伴逝者。但这样做后,家中就不再保留遗像,因此需慎重考虑。
2. 交由长子长孙保管
方式:按照传统,由家族的长子或长孙负责保管遗像和祭祀事宜。
意义:体现了宗族文化中长房的责任和传承。
三、重要禁忌与注意事项(务必遵守)
切忌随意堆放、丢弃:这是最大的忌讳,被视为对逝者极度的不敬。
切忌悬挂在卧室床头:长期面对遗像容易造成心理压抑、失眠多梦,影响身心健康。
切忌正对大门或厕所:正对大门,民间认为不吉;正对厕所,则是对逝者的亵渎。
切忌被日晒雨淋或污损:存放或悬挂的位置应干燥、洁净、避光,避免图像发黄、变形。
破损遗像的处理:如果遗像不小心破损,不应直接扔进垃圾桶。应用红布或黄布包裹好,然后于清晨送至寺庙,请僧人代为处理,或选择一条流动的河水(随水而去),寓意“化解”。
考虑家人感受:如果家人对遗像有恐惧或长期悲伤无法自拔,应优先考虑“临时供奉,后妥善收存”的方式,以生者的心理健康为重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



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