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葬的讲究与忌讳是中国传统丧葬文化中最为重要和严谨的部分,核心思想是 “敬”与 “安”——表达对逝者的尊敬,并祈求其灵魂安宁,同时庇护后代家族兴旺。
一、核心原则:入土为安,福泽后人
所有讲究都围绕着一个核心:确保逝者平稳、安宁、无牵挂地进入另一个世界,并将其能量转化为对后代的庇佑,而非困扰。
二、下葬前的讲究与忌讳
1. 择吉(择日与择地)
讲究:
择日:必须请专业人士根据逝者的“仙命”(出生和去世的年月日时)以及主要家属的生肖,选择一个“黄道吉日”,务必避开 “重丧日”、“三丧日” 等大凶之日。
择地:墓地的选择是风水的重中之重。要选择“前有照,后有靠”(前有水域,后有山丘)、藏风聚气的地方,墓穴的坐向(分金)需精确测定。
忌讳:
忌不择日:随便选日子下葬,被认为会冲撞煞气,给家庭带来厄运。
忌葬于凶地:如乱石岗、寺庙附近、水塘源头、曾经是战场或刑场的地方。
2. 准备物品
讲究:
准备五谷(豆、米等)、硬币、七色线等吉祥物,用于抛洒在墓穴中,象征为后代“留福”。
忌讳:
随葬品忌有毛发、皮毛制品(如皮衣),恐来世转生为动物。
忌放置邪祟或不明来历的古物,以免引入不良气场。
三、下葬当日的讲究与忌讳(最为关键)
1. 参与人员
讲究:
送葬队伍应以直系血亲为核心,长子或长孙捧灵位或骨灰盒,女儿负责覆盖骨灰盒的红布。
忌讳:
孕妇、产妇、月事女性、重病患者、婴幼儿一般应回避。因其气场较弱或血气重,易受冲撞。
与下葬日辰生肖相冲的亲友,应在关键仪式(如封土)时背转身回避。
2. 仪式过程
讲究:
暖穴:下葬前,在墓穴内焚烧少量纸钱(暖坑),意为驱走阴寒湿气,为逝者营造温暖的“新家”。
骨灰盒/灵柩摆放:必须平稳、端正,并由风水师用罗盘精确校准坐向。
遮阳:移动骨灰盒时,需有专人用黑伞全程遮蔽阳光,避免阳气直射。
忌讳:
忌人影入穴:所有人的影子都不能投射到墓穴中,以免灵魂被一起带入。
忌哭声直接入穴:亲属应克制悲伤,尤其避免眼泪滴入墓穴,民间认为这会令逝者灵魂不安,无法安心上路。
忌墓穴见光过久:开挖后到下葬前,墓穴不宜暴露过久,应尽快完成仪式。
3. 言语行为
讲究:
保持庄重、肃穆的氛围。
忌讳:
忌说“死”、“鬼”等不敬词汇,应使用“走了”、“过身”等委婉说法。
忌呼喝姓名:仪式中不可直接呼喊生者姓名,以免被“带走”。
忌争吵斗殴:这是对逝者最大的不敬,被认为会破坏家族风水,招致厄运。
忌嬉笑打闹:这是极其失礼的行为。
四、下葬后的讲究与忌讳
1. 离开墓地
讲究:
仪式结束后,应绕墓三圈(通常顺时针),以示不舍与告别。
忌讳:
忌直接回头:离开时切忌回头张望,寓意让逝者安心留下,不再挂念阳间,生者也要开始新生活。
2. 净宅与祛晦
讲究:
返回家中前,应在门口跨过火盆,或用柚子叶水洗手,以祛除身上的晦气。
参加葬礼所穿的衣服应及时清洗。
忌讳:
忌将葬礼上的物品(如孝服、白花)直接带入睡房。
3. 后续祭祀
讲究:
圆坟:下葬后第三日,亲属要再次到墓地添土、整理,并祭拜,标志坟墓的最终完成。
做七:此后每七日祭奠一次,直至“七七”。
忌讳:
守孝期间(通常为49天或百日),家属应避免婚嫁、开业、赴宴等喜庆活动,以示哀悼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



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