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原则:法金非卖金,收的是“缘”与“诚”
首先必须从观念上转变:出马仙看事收取的费用,传统上称为 “法金” 或 “缘金” ,而非“劳务费”。它核心意义在于:
了却因果:在世间法上,香客付出“代价”,弟子提供帮助,彼此两不相欠,避免产生新的因果纠缠。“舍得舍得,不舍不得”,香客的付出体现了其诚心和重视程度。
供养仙家:法金的一部分用于购买香烛供品、维护堂口,作为对仙家辛苦付出的尊重和感谢。
维持弟子生计:让弟子能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,从而能更安心、专注地修行和帮助他人。这是合乎情理的。
把握尺度的具体方法:“三级梯度”与“心性自问”
第一级:基础标准 —— 随缘随心,不分贫富
这是最传统、也最考验心性的方式。不明确标价,由香客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事情的难易程度随心封赏。
操作:事后由香客自己将钱放入“功德箱”或用红包封好,弟子不问多少。
优点:最能体现香客的诚心,避免因钱财产生争执,福德最大。
挑战:对弟子的心性要求极高,必须真正做到“来了不喜,少了不悲”。
第二级:现代适用 —— 合理分级,明码标价
在当今社会,为减少纠纷,许多堂口会采用一个清晰合理的梯度。
简单咨询(如看事、查原因):收取一个较低的、大众都能接受的费用,类似于“挂号费”。这可以筛选掉纯粹好奇、无事生非的人。
复杂化解(如破关、还阴债、做法事):根据法事的复杂程度、耗费的时间和元气的多少,收取较高的费用。这部分费用通常用于购买特定法器、贡品,以及补偿弟子巨大的能量消耗。
贫困与急难者:设立特例。对于确实贫困或遭遇重大急难的家庭,不仅不应收费,还应尽力帮助,甚至慷慨解囊。这积累的阴德是无形无价的。
第三级:心性自问 —— 每日三省
在每次定价或收费时,弟子都应在内心问自己三个问题,这是最重要的 “戒尺”:
“我的发心纯正吗?”:我收费是为了维持基本生活和堂口运营,还是为了贪图享乐、攀比虚荣?
“这个价格我安心吗?”:如果对方是我的亲人,或是经济困难的陌生人,我还会收这么多吗?这个价格是否与我所付出的智慧和能量匹配?
“仙家会同意吗?”:在心静时感应,这样的收费尺度是否会让仙家觉得弟子心性堕落,玷污了堂口的清净?
重要禁区与警示
坚决禁止“讨价还价”:法金不是菜市场买菜。一旦开了讨价还价的口子,堂口的气场和尊严会瞬间跌落。弟子要有“合则来,不合则去”的淡然。
杜绝“按结果收费”:绝对不能承诺“办成某事收多少钱”。这是江湖骗术,而非修行人所为。一切都有因果定数,结果非人力可完全保证。
警惕“财富的突然暴增”:如果收费过高导致财富快速积累,这往往是业力加速反噬的前兆。弟子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。
费用用途要清净:法金应用于正途(家庭基本开支、堂口用品、行善布施),绝不可用于赌博、挥霍等恶业。
总结:何为“合道”的尺度?
一个合道的收费尺度,是让弟子能够:
心安理得地生活,不为生计发愁而影响修行。
堂堂正正地办事,不因钱财而低三下四或傲慢无礼。
心无挂碍地积累功德,不因贪念而污染了仙家赋予的能力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


发表评论